提到市场调查机构Omedia,可能很多朋友不是那么熟悉,但如果你经常关注手机行业,可能多多少少都会看过他们出品的销量统计报告。比如说就在日前,Omedia方面发布了《2021年第四季度智能手机市场追踪报告》,同时还公布了2021年全球智能手机畅销榜单的前10名统计结果。
不过如果仅仅只是看到了iPhone家族的热销,那可能说明你还没有充分挖掘出这份榜单的信息量。既然如此,我们三易生活今天就来带大家仔细品一品这张表格中,那些被隐藏起来、而且十分有趣的信息。
一个便宜三个爱?旗舰级产品反而更受欢迎
首先,我们为大家解释一下这张表格里的数据基本构成。除了前几列的排名、型号、出品厂商都能看得懂外,最后两列数据则分别是全球销量,以及很关键的一个数据——全球平均价格。
明白了这些,就可以对数据进行进一步的解析了。首先按照这些价格,可以将整个表格中的所有机型分为四类,分别是平均售价100美元(约合人民币636元)以下、100-200美元(约合人民币636元-1272元)、600-1000美元(约合3816元-6361元),以及1100-1400元(约合6997-8905元)四个档位。
而这四个价位段机型分别占据整个榜单的比例,则分别是100美元以下9%、100-200美元为23.53%、600-1000美元高达36.99%,以及1100-1400美元是30.48%。
这样一统计后,一个有趣的结论就出现了。在2021年全球销量前十的智能手机中,折合人民币3800-6300元档位的高端产品占据了最大的市场份额,其次是7000–9000元的顶级旗舰机型。而相比之下,千元乃至百元级的入门级机型虽然也有上榜,但总的销量份额要远低于高端产品。说得更直白点,也就是从全球销量来看,绝大多数消费者在2021年都更偏爱“更贵的手机”。
“主流价位”存在感缺失?这并不令人惊讶
其次,就是以上文总结出的几个价位段切入还会发现另一个现象,那就是从1500元-3800元的这个档位中,没有机型进入了去年的全球智能手机销量前十。但众所周知的是,这个价位段在国内市场中反而往往是市场争夺更激烈、也往往被更多消费者所关注的“主流价位”。
为什么“主流价位”在实际销量上反而不“主流”?这个问题的答案,其实就出在当前智能手机的技术发展情况上。众所周知,智能手机的主控性能目前几乎是一年一换代,即便是再怎么高端的旗舰SoC,一两年后往往也就与当时的中端产品差不多。甚至可能还不如了。
但相比之下,屏幕、摄像头、扬声器,乃至机身材料的技术进步速度,就没有那么快了。所以这也就意味着,一款2019年的顶级旗舰机型所配备的影像方案,到2022年可能依然没有任何中端、甚至高端机型能用得起;而一款2020年的顶级旗舰机型所使用的屏幕,到了2022年也大概率可以“吊打”几乎所有2000-4000元价位机型的显示效果。
如此一来,对于那些注重使用体验的消费者来说,他们面临的抉择其实就很容易理解了。是以“主流价位”买一台手机,享受一两年的高性能,但同时在影像、显示等方面一直受憋屈,还是多花些钱一步到位买旗舰,在性能不再领先后,依然可以在看剧、听歌、拍照时候有更出色的体验呢?
更不要说,产品的价位不仅包含了研发、生产成本,其实也覆盖了后续的维护成本。因此经常可以看到,一些厂商对于自家“顶级旗舰”往往会给予三年、四年,甚至五年以上的系统更新维护周期,但往往对于中端和入门机型的更新、维护会不那么“上心”。说白了,付的钱不一样,享受的服务当然也就不同。
旗舰手机如何选最划算?榜单其实也告诉你了
明白了为什么全球消费者反而更偏好旗舰机型,而非入门级或者“主流价位性能机”的原因后,我们接下来就要给大家挖掘这份榜单的最后一个隐藏信息了。那就是关于旗舰手机如何选择,才会更“划算”。
首先如果你的预算确实比较有限,但是又不甘心买单纯只有“高性能”,别的都“不太行”的中端机,那么两代之前的“中杯”旗舰可能会是更好的选择。比如在这份榜单中,两代以前的iPhone11就成为了同价位段中销量不错的机型,甚至仅次于iPhone12和iPhone13。
当然,如果预算相对更充裕一些,但又希望更为理性的消费,那么选择前一代的旗舰“超大杯”,则可能是兼顾性价比与极致体验的最佳方案。毕竟与两代以前的“中杯”相比,一代以前的“超大杯”一方面会有显著的性能优势,即便面对最新机型也未见得会落于下风。
不仅如此,从产品的品质可靠性来考虑,前一代顶级旗舰在发布一年后未必就已经停产,这意味着消费者其实依然还能买到全新出厂的产品,但同时又能享受到几乎没什么“水分”的价格,可以说是最具性价比(对,确实是最具性价比、你没看错)的选择之一。